首页 > 最新动态 > 舞评 | 黄河流域九省(区)单、双、三舞蹈展演舞评之二
最新动态
舞评 | 黄河流域九省(区)单、双、三舞蹈展演舞评之二
2024-08-305

2024年8月

由中国舞蹈家协会、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青海省舞蹈家协会、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舞蹈家协会、内蒙古舞蹈家协会、陕西省舞蹈家协会、山西省舞蹈家协会、河南省舞蹈家协会、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黄河流域九省(区)单、双、三舞蹈展演活动,于2024年8月19日至21日在西宁市盛大上演,现已圆满落幕!

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评论在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方面的突出作用,现开辟网上舞评专栏,旨在提供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的舞蹈鉴赏平台。将陆续推出系列舞蹈评论文章,敬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并关注。舞评仅代表作者观点。



黄河流域九省(区)单、双、三

舞蹈展演观后感

青海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导  周雯


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里,青海的蓝天白云下,一场汇聚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文化精髓的舞蹈盛宴缓缓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认为,此次舞蹈展演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新时代艺术创新的一次勇敢尝试。从黄土高原的苍茫辽阔,到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每一支舞蹈都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讲述着这片古老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传递着世代相传的精神与情感。此次展演无疑为各省(区)的舞蹈精英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展演活动中,无论是动人的独舞、激昂的双人舞,还是震撼人心的三人舞,都充分展示出了舞者们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这些舞蹈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它们不再是静态的历史遗迹,而是活生生的、能够触动人心的文化符号,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与温度。特别是那些融合了现代元素的舞蹈作品,如利用光影技术、音乐编曲的创新手法,使得传统舞蹈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这种跨界的尝试,不仅拓宽了舞蹈艺术的表现边界,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纵观整个展演,最令我难已忘却的舞蹈,要数男子独舞《我心中的黄土塬》、男子独舞《牦牛》,这两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男子独舞《我心中的黄土塬》,以其粗犷豪放的风格震撼人心,舞者以身体为笔,以舞台为纸,勾勒出一幅幅思念黄土高原的真挚情感。那一个个有力的动作,仿佛能穿透时空,让人感受到那片土地的厚重与坚韧。而《牦牛》则以拟人的手法,以牦牛为象征,展现了西北人民的勤劳与坚韧,舞者的每一个跳跃、每一次旋转,都充满了力量与生命力,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参加展演的双人舞,也是亮点突出,让人目不暇接。如:舞蹈《是光》《翻过那座山》《化羽》《传承》《黄伞故事》等优秀舞蹈作品,均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舞蹈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些作品通过舞者之间的默契配合与情感交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这让我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美好。

三人舞《象形之“中”》与《多杰老人》也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前者通过舞者身体的巧妙组合与变化,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象形字”的精髓与哲思;后者则以现实题材为切入点,用舞蹈讲述了一位藏族老人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当代社会的风貌与人文关怀。这两部作品不仅体现了三人舞的人物关系与情感深度上的独特优势,也展示了不同编排及风格上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现场观演整个活动,我被这些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他们不仅仅是舞蹈的展示,更是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与传承。舞者们用身体语言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似乎在诉说着黄河的波澜壮阔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传递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敬仰。同时,通过这场展演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尊重并传承中华文化,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和谐共生的世界。

展望未来,我期待着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能够涌现出来,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与精神追求。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用自己的方式去讲述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美丽与智慧。最后,我要向所有参与本次舞蹈展演活动的演员、编导、工作人员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因为你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才让我们有幸见证了这场难忘的舞蹈盛宴。愿我们携手共进,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海省舞蹈家协会


地址:城西区五四西路1号


电话:0971-6306845

审核王建青

编辑|李   娴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