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着2025年新年将至的喜悦,在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之际,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位演员们相聚在“天下英雄城”江西南昌,以舞会友,掀起中国舞蹈界的最炫民族风,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同时也向中国文联、中国舞协成立75周年和澳门特区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和人民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生活,表达老百姓最朴素的美好向往,根植于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悠久的历史记忆、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及深厚的民族情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赣鄱大地,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连续两晚在江西省南昌保利大剧院举行的“繁花竞放”2024年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作品汇演,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江西省舞蹈家协会承办。
中国舞协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郭磊,中国舞协副主席、西藏舞协主席达娃拉姆,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舞协名誉主席郎永春,海南舞协名誉主席彭煜翔,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文海,浙江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福洋,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教师朱晗,江西文联党组书记饶利萍,江西文联党组成员、江西文联主席叶青,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晓平,江西日报社副社长石玉华,江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邬定忠,江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小军,江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章伟新,江西舞协主席、南昌师范学院副校长刘永红和来自北京、天津、宁夏、安徽、山东、浙江、澳门特区、香港特区等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舞蹈家协会负责人、舞蹈界部分知名专家、学者、编导、演员以及江西省有关单位、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江西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小军致欢迎辞,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致辞。
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
江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小军
首次落户江西的“繁花竞放”2024年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作品汇演,是中国舞协近年来举办的全国性民族民间舞蹈大汇演,旨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促进各地区、各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创作和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艺术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贡献。接续不断精彩上演的30个优秀舞蹈作品,深具传统文化内涵、散发时代气息,充分运用现代舞台创意技术,为热情的江西观众们献上了一场精彩难忘的艺术盛宴,现场观众用心用情真实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对每个作品报以最热烈的掌声。两场演出还通过中国舞协“央视频”新媒体平台和江西卫视“今视频”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同步直播,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点赞。此次汇演增进了全国各地广大舞蹈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出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壮志雄心。30部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在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彝族、回族、畲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多姿多彩的舞蹈艺术相互碰撞、融合,激发出新的艺术火花。
12月11日晚精彩上演了包括畲族、土家族、蒙古族、赫哲族等15部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江西滕王阁文化演艺发展有限公司演出的畲族舞蹈《畬家背巾·山哈娃》,以畲族“三月三”习俗为背景,通过背巾展现出畲族母亲养育女儿出嫁的历程,塑造了伟大母亲的光辉形象;北京歌剧舞剧院带来的《那片梭梭林》,通过真挚感人的舞蹈语汇讴歌出世代在戈壁种植梭梭树、绿化家园的坚韧与奉献精神;天津师范大学演出的《泥塑华章》,以舞蹈讲述天津“泥人张”的传奇故事;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重庆两江艺术团带来的土家族舞蹈《西兰卡普的歌》,是土家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艺术表达,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牧骑演出的蒙古族舞蹈《幸福家园》,展现了新时代草原牧民的火热幸福生活图景;宁夏回族自治区舞蹈家协会演出的《我心中的黄土塬》,展现出祖国大西北宁夏回族儿女的勤劳勇敢与拼搏进取的昂扬精神风貌;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带来的《春花绽》,通过山西晋中左权小花戏的舞蹈语汇,展现出少女与春日烂漫花儿共舞的美好与活力;河北邢台学院带来的《又惊垫》,以惊蛰擂鼓为背景,表达出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新时代的礼赞;沈阳音乐学院带来的《风知东归路》,讲述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的英雄壮举;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联合报送并表演的《再望这片黑土》,运用东北秧歌元素展现出东北人的坚韧精神与气魄;哈尔滨学院带来的《乌苏里·鱼悦》,表现出赫哲族人民崇尚自然以渔业为生的幸福生活场景;无锡文化艺术学校(无锡市实验艺术团)演出的《说渔篮》,融合江苏“渔篮花鼓”非遗元素,生动再现了江南水乡渔民劳作的场景;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演出的《向幸福出发》,表现出安徽淮河人民通过辛勤耕耘实现乡村振兴的幸福生活画面;山东师范大学演出的《大国守护》,以山东鼓子秧歌为元素,展现不屈精神与大国情怀;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带来的《惊蛰》,突破传统局限,结合朝鲜族舞蹈与现当代编排手法,以“惊蛰”为灵感,讴歌磅礴的生命力量。
《畲家背巾·山哈娃》
《那片梭梭林》
《泥塑华章》
《西兰卡普的歌》
《幸福家园》
《我心中的黄土塬》
《春花绽》
《又惊蛰》
《风知东归路》
《再望这片黑土》
《乌苏里·鱼悦》
《说渔篮》
《向幸福出发》
《大国守护》
《又惊蛰》
12月12日晚精彩上演了侗族、瑶族、土家族、彝族、藏族、纳西族等15部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演出的《归·盼》,融合苗族鼓舞丰富的动作语汇,展现出苗族姑娘踏步向前的蓬勃力量;华中师范大学带来的土家族舞蹈《妹娃过河》,展现多情的土家族儿女对理想的执著追寻;河南周口师范学院演出的《稻香》,以响锣与箩筐编织出和谐优美的田园乐章;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带来的《咏叹》,展现瑶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场景;广西河池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表演的《“侗”见丰景》,通过侗族“晒秋”习俗,展现出新时代侗族儿女喜庆丰收的美好生活画卷;贵州师范学院、六盘水市文化馆带来的苗族群舞《豆豉粑娶媳妇》,展现出当代农村青年的奋斗精神;四川凉山州舞蹈家协会、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带来的彝族舞蹈《黄伞故事》,表达了彝族群众对美好爱情与新生活的感慨与憧憬;云南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表演的《青木瓜之味》,以青木瓜的滋味比喻青涩的爱情,生动诠释出情窦初开的少女心中的甜蜜味道;甘肃省甘南州藏族歌舞剧院带来的《擀毡人》,展现出善良质朴的藏族妇女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生活场景;江西南昌大学表演的《茶生浮梦》,融合赣南采茶舞的优美律动,展现出中国茶文化的深厚意境;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带来的《仲堪》,深情演绎了格萨尔王的英雄传奇故事;新疆艺术学院、新疆舞蹈家协会带来的蒙古族双人舞《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表现出父母朴素的爱情和生活;北京体育大学带来的藏族舞蹈《扎念·木里》,彰显传统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在即将迎来澳门特区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来自澳门培正中学的青年学子们表演了精心创排的纳西族舞蹈《勒巴·勒巴》,展现出纳西族少女敬畏自然、勤劳淳朴的鲜明性格特征;由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带来的《生生不息》,融合街舞元素与佤族民间舞蹈动律,展现出新时代中华各族儿女昂扬自信的精神风貌。
《归·盼》
《妹娃过河》
《稻香》
《咏叹》
《“侗”见丰景》
《豆豉粑娶媳妇》
《黄伞故事》
《青木瓜之味》
《擀毡人》
《茶生浮梦》
《仲堪》
《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
《扎念·木里》
《勒巴·勒巴》
《生生不息》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是艺术和美的表达,更是文化精神的象征与传承,来自民间、走过历史,凝聚成岁月之歌、民族之魂。近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广大舞蹈艺术工作者扎根大地,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精品力作竞相涌现。广大舞蹈工作者将以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作品汇演为契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排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使之成为增进文化认同、加深民族感情的纽带,在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张堃 宗学良)
来源:中国舞蹈家协会